企业动态

开拓者 | 王义汉:不是“药神”,却一直为制药不断努力

2018-08-05 浏览量:

读特记者 徐强 编辑 张颖 2018年08月05日

来源:读特新闻

网址:http://www.dutenews.com/p/140405.html

深圳高新区,一个创业者梦想的地方。这里聚集了华为、中兴、腾讯等一批国际知名企业,也汇聚了一大批正在茁壮成长的高新技术企业。这里的人为梦想而来,这些企业就是他们对标的方向、奋斗的目标。

留美博士王义汉就是这样的一个人。他现为深圳塔吉瑞公司创始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回国前,他在美国用16年时间做了一件事情——研究靶向抗癌小分子。当科研获得重大突破、研发出挑战癌症的新药后,王义汉博士却毅然舍弃美国的种种优越条件回国创业,与一群来自海内外,怀揣同样爱国情怀的年轻人一起,在深圳高新区一个800多平方米的实验室里重筑新巢,在这里孕育属于中国的、属于中国人的悬壶济世之梦。

向志同道合者传递现代医药的熊熊圣火

走进塔吉瑞实验室,身穿白大褂的年轻科研人员正各自忙碌,安静而专注。王义汉一边给记者介绍实验室情况,一边自豪地介绍着他的这些学生们:这位来自康纳尔大学,这位来自中国科技大学,这位来自中国海洋大学……他们都是热衷生命科学研究的年轻一代。

从这些年轻人专注的眼神中,记者看到了执着、坚韧和担当。

作为生物制药领域的尖端科技,靶向抗癌小分子需要成百上千甚至上万次的实验,不停的试错,才能找到匹配的生物分子。面对微观世界里千奇百怪的各类分子、原子和酶,实验的枯燥性可想而知。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为激发出年轻科研人员对研究工作的热忱,王义汉博士作为项目领头人,不仅将自己数年来研究的经验成果倾囊而授,更将深埋于内心的游子意、悬壶愿润物无声地注入每一颗年轻而蓬勃的心。一位科研人员告诉记者,一次辅导课上,王老师语重心长地把在美国16年的科研经历讲给他们听,大家都深感敬佩。而当王老师真情讲出这样一番话时,大家更是感慨万千:“积跬步以至千里;汇小流以成江海。正是这些单调乏味的实验,通过不停的试错,才使我们一步步向靶向抗癌小分子无限靠近,才让抗癌新药的研发向前进了一步,未来能挽救更多人的生命。想到这里,你们说这样的努力值不值!”

王义汉说,一款新药的诞生可挽救成千上万的生命,但新药研发之路充满荆棘和坎坷。美国在药品研发上有强大的科研实力和资金保障,在鼓励原创新药、支持新药研发等方面,更有一套成熟的体系和激励机制。“但我更希望把自己在美国的经验和积累传授给国内年轻的科技工作者,让他们尽快成长起来。同时,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带动国内原创新药研发,完善原创新药研发的产业链,让更多科研人员参与进来,共同提升我国新药研发水平。”

和莎士比亚后人共同研究抗癌新药

成功桂冠绝不会轻许于人。现时现世的医药科研成功史,也绝不仅仅是一部传奇故事。它需要求索之人摒弃功利诱惑、呕心沥血,更需要求索之人根植于灵魂深处的大爱情怀。在美期间,王义汉心无旁骛地专注16年,只为做成一件事情,凭的不仅是咬石青松的锲而不舍,更是一颗救人于危重的悲悯之心。

王义汉回忆,他在美国一家研究机构负责白血病、肺癌等癌症药物研发期间,由于靶向抗癌小分子的研究一直没有突破性进展,很多同事选择放弃,离开了。只有他和另一名科学家坚持了下来。这位科学家叫威廉·莎士比亚,与英国戏剧文学家莎翁重名,确实也是莎翁的第16代传人。“400多年前的莎翁,给人类留下传奇戏剧作品。400多年后,我能与他的后人一起为人类抗战癌症而研发药物,感觉真的很棒!”

功夫不负有心人,16年的努力终有收获,他发明了27项抗癌新药的核心专利,是目前国际上唯一获批的第三代抗慢粒白血病药物帕纳替尼(Ponatinib)的核心发明人。帕那替尼2013年获批上市,疗效较为显著,已救治成千上万欧美病人。

面对记者给他的“药神”的称谓,王义汉笑着摆了摆手:“不敢当不敢当,我只是一名为制药而不断努力的科研人。”

勇攀世界医药科技巅峰

学术没有国界,但是医药产业却壁垒分明。眼看着自己研发的抗癌新药无法施治于国内慢粒白血病人,王义汉痛心疾首,归国之意日盛,而契机转瞬即来。

2012年10月20日,在纽约举办的“2012美中生物医药科技投资研讨会”上,中国国家部委有关负责人介绍了国家相关部门如何推动科技发展、如何培养和引进人才等方面的做法,并特别强调了引进高端人才在中国科技发展中的重要性,介绍了985工程、千人计划等培养和引进人才的政策措施。王义汉的拳拳赤子之心终于感受到了国家民族的召唤。

2014年,王义汉决定回国,首选地是深圳。当年,他自带资金和技术回国,作为深圳“孔雀计划”人才来到深圳,创立深圳市塔吉瑞生物医药有限公司。在他的带领下,仅3年多时间,就开发出了具全球最佳药物潜质(Best-in-class)的第四代产品。因机制独特, 此款产品有望功能性治愈慢粒白血病,目前产品即将进入临床试验。

回国4年来,王义汉和科研团队精心“耕耘”实验室,夜以继日搞研发。对于未来,他踌躇满志地说,自己很喜欢看《我不是药神》这部电影,它反映了一些国内外医药行业的现实问题,这些问题在不断捶问每一个医药人的良知与责任感。但是修合无人见,存心有天知,先要做好自己才行。令人欣慰的是,政府正不断出台新政策对行业进行规划和引导,使其向着更积极健康的方向发展,王义汉的信心一天比一天足。